-
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

搜索

华为鸿蒙:被逼出来的世界级机遇!

[复制链接]
hola666 发表于 26-6-2019 15:45:5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hola666
26-6-2019 15:45:51 6073 0 看全部

文|吕廷杰   5G行业权威专家,北京邮电大学教授

最近,安卓操作系统对华为手机采用了禁用和屏蔽某些功能的做法,于是,华为公司不得不启动备胎计划——推出自己的操作系统“鸿蒙”。

1.jpg

▲华为鸿蒙OS(图源Huawei Central)

鸿蒙所要解决的问题,对华为而言,当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,但其实,如果能把握得住,这也未尝不是一个开发世界级操作系统的绝好机会。

比尔盖茨犯下的最大错误

首先,咱们一起来回顾下手机操作系统的历史。最早做桌面电脑操作系统的,主要有两个:一个是微软的Windows,一个就是苹果公司的Mac OS。后来,当手机成为上网的主要工具以后,Windows和Mac OS都开始向移动互联网的操作系统转型。

除了微软推出的Windows Mobile,以及苹果推出的iOS之外,在此期间,还出现了很多智能手机操作系统:比方说,诺基亚推出了塞班,黑莓推出了Qnix,谷歌推出安卓。

众多系统中,安卓和iOS笑到了最后,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。



2.jpg

在我看来,这些系统里边最有讨论价值的当属Windows Mobile,作为桌面电脑操作系统老大的微软,推出的手机操作系统最终却走向了失败,这是为什么?

众所周知,操作系统其实是一个不断更新换代的迭代型工程,微软怎么也想不到,自己在这一块的积累和优势竟然会变成负累。

由于Windows采用了大量的原有代码以及功能业务架构(比方说,视窗式业务架构等等),严重限制和阻碍了Windows Mobile转型为一个完美的手机操作系统。

微软操作系统转型遇到的问题,打个比方,就好比老人搬家,一打量家里东西,是什么都好,当然就什么都不舍得扔了。针对这种现象,经济学也有个解释,叫“路径依赖”。

显然,乔布斯在主导设计苹果iOS时候,就摆脱了“路径依赖”,iOS从推出的那一刻,便开始专注于解决手机上网的场景,它的功能、性能和用户体验全部聚焦于此。

商场素来都是选择决定结果,在手机操作系统这个战场,Windows Mobile的铩羽而归,也就不让人意外了。在最近的一次活动中,比尔盖茨将此次失败视作自己迄今为止犯过的最大错误——没有推出安卓系统,而是让谷歌抢占了先机,这个错误让微软损失了4000亿美元。

华为鸿蒙将在5G时代发挥优势

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今天,5G的出现给手机操作系统提供了全新发展机遇,因为5G时代的场景是万物互联,而无论是iOS还是安卓,目前都不支持连接“物”。

即便iOS、安卓升级、能连物了,它们也极有可能会和Windows Mobile一样,甩不掉原来那一套自己所背负的负担。

而华为的鸿蒙,可以从一开始就解决人与人的通信、人与计算机的通信、人与物的通信、人与车的通信着手,去构造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。

有人或许会说,构造一个新的操作系统没那么容易,即便操作系统可能做出来,但每一个操作系统后边,都是一个巨大的生态,就比如说苹果的App Store,很多应用都是根据苹果提供的接口标准来开发的。

单纯做一个新操作系统,让别人为此代码专门开发应用,需要很长时间。但其实不然,因为,未来更多、更活跃的应用,一定是物联网的应用,而面对未来这种应用,最有效率的恰恰可能是鸿蒙。



3.jpg

到时,这些应用自然也会找到鸿蒙,因为它是专门为连接物和人来设计的,在物联网领域,要比安卓和IOS更有效率。所以,我说这场洗牌和大戏造成的结果,恰恰是美国人的封锁,给了中国人一个非常大的机会。

其实,终端只是5G初期容易感知到的一种市场,它背后有整个物理网络的巨大产业链需求,包括了消费级应用的产业链、企业级应用的产业链、网络与关键支撑技术,比如说云计算、大数据等等。

最近,华为还有一个颇受关注的动态,那就是进军互联网汽车行业。

华为的这一做法,显然具有很大的商业前瞻性,因为自动驾驶实际上是消费互联网和物联网的一个绝佳结合点。

也就是说,当5G开创的万物互联时代到来的时候,首先可能在消费领域引爆,而更多的应用将是那种消费互联和物联网的结合,而互联网汽车正是其中之一。

此外,车联网还会产生非常巨大的波及效应和诱发效应,它能够拉动很多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。

物联网即将从梦想变成现实

最后,笔者再给大家讲讲物联网这个概念的历史由来。



4.jpg

1990年年末,伊拉克违背联合国宪章,入侵科威特。1991年年初,一个以美国为首、由34个国家组成的多国部队,在取得联合国的授权后,对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部队,发动了代号为“沙漠风暴”的军事打击。

不少人在谈及这场战争的时候,都会说它是人类文明史上运用高科技最多的一次战争,但却忽略了另外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:

其一,美国在战争开始以后,用石墨炸弹瘫痪了包括巴格达在内的很多城市的电力网络,这是以前战争中没有出现过的。

其二,当时伊拉克的军事指挥网还是电话网,而电话网用的居然是美国朗讯公司的5号交换机。在这个交换机中,有一个自保护的后门软件,美国政府找到朗讯公司说伊拉克是美国的敌对方,为了我们的国家利益,现在请你启动后门软件。

由此,整个伊拉克的军事指挥网络完全瘫痪了。

而这个时候的美国人,已经不再使用电话网指挥了,他们用的是Arpanet——就是今天互联网的前身。也就是说,美国人可以瘫痪别人的(电话)网,别人却瘫痪不了他们的网。

美国人把萨达姆的军队割裂成一块一块,致使后者没法协同作战,这也正是这场战争结束得比我们想象的快得多的原因,前后打下来,只用了40多天。

战争一结束,马上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,在伊拉克的一些机场和科威特的一些港口,停放了大量军需物资的集装箱,这里边装的什么、属于谁的、要送到哪去,一概不知道。

于是,五角大楼给政府打了个报告,说这些东西要处理完,需要大量的人财物,而且至少要耗时半年,请求能不能同步启动一个军需化物资可视化管理的系统,来解决这个问题。

美国军方很快就把这个系统做出来了,就是通过联网和二维码完成物资的可视化管理——当一些军官用特殊装置去扫码的时候,就可以连接到网络上,查询这里边装的什么东西、属于谁的、运到哪去——这当然有助于加快这些后勤物资的处理。

到了1990年代初期,这个技术被美国两家速递公司UPS和联邦快递采纳,在全球推出了速递包裹的跟踪查询系统。今天,我们在淘宝、天猫上买东西,京东、苏宁上买东西,可以跟踪查询,就源自于这个系统。

1995年,比尔盖茨注意到这一趋势,并且在一本叫《未来之路》的书中首次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,就是Internet of Things——物的互联网——直译成中文就是:“物联网”。



5.jpg

讲述这些历史往事,是想让大家明白,24年前,比尔盖茨提出的IoT(物联网)概念,发展到今天,有了5G的赋能,势必会更进一步,也就是说,人类离这一梦想更近一步了。

而华为鸿蒙极有可能在这一过程中,扮演极为关键的作用,因为它的设计初衷便是服务于此。


免责声明:文章和图片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涉及版权侵权问题,请联系站长删除,必在24小时内删除,谢谢!站长微信:HOLA666_COM

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  • 您可能感兴趣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 |

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

查看:6073 | 回复:0

联系微信: hola666_com ICP备案号: ( 备案号暂无 )
Copyright 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   Powered by Discuz! X3.4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